保濕.JPG

   去除皮膚乾燥原因後(詳見熱門話題-原來乾燥肌膚會促使皮膚老化?),角質層漸漸能恢復正常的代謝功能,搭配正常的清潔,不過度去角質、或過度搓洗臉上的酸性保護膜(詳見熱門話題-洗臉機到底該不該買呢?),在補上適當的保濕產品,就能夠讓皮膚保濕度穩定一些,而何謂適當的保濕呢?需要依膚質或季節來選擇合適保濕劑(油+水),還有要學會判斷皮膚保濕夠不夠?也是另一門需學習進化的功課!特別是每當冬季到來,皮表溫度每下降1度,血管會收縮,血液循環功能開始下降,排汗和皮脂腺分泌也會跟著下降皮膚油脂進而跟隨著下降10%,導致皮膚乾燥,該如何正確補保濕劑也是需要經驗學習的。

    皮膚障壁有一定的保濕機制,人體皮脂與細胞間脂質組成成分,主要藉由角質層細胞間隙中的天然保濕因子、水、與油脂類組成,大鈞診所王祝任醫師建議乾燥皮膚的人要用沒香精的中性保濕劑避免產生不適情況!

    保濕劑兩大類型有哪些成分》

※增濕劑=天然保濕因子+

濕潤劑的作用為吸水,其吸水的範圍可自空氣中的水分子、甚至可將真皮中的水份帶到表皮上。屬於濕潤劑的成分包括天然保濕因子(NMF)、神經醯胺、甘油、脂肪酸( Fatty acid)、胺基酸、膽固醇(Cholesterol)、角鯊烯(Squalene)、尿素、維他命B5、泛醇、玻尿酸、鈉PCA、蠶絲蛋白、葡萄糖酸、乳酸、1,3-丁二醇、分子酊(Ceramide)、丙二醇、膠原蛋白、卵磷脂、多醣類、膠原蛋白、彈性纖維、蔗糖、磷脂質、甘胺酸脂質、山梨糖醇等,有助肌膚維持健康保護功能,而神經醯胺成分和人類皮脂膜相近,親膚性高,可補充肌膚角質細胞間隙中流失的脂質,維持肌膚大量的水分,乾性肌膚不易吸收較油的滋潤品,建議可多補充小分子增濕劑以潤澤皮膚增加保養品吸收,發揮優異的保濕作用;增濕劑雖可幫助皮膚抓取水份,但容易揮發,洗完澡或洗完臉後先抹上具高度滋養效果的精華素或精油,再搭配油性的鎖水保濕成分,才能發揮完整的保濕效果。

※鎖水劑=油脂類+水

    含有油脂與水分,兩者藉由乳化劑混合而成,常見的人工合成的鎖水劑有凡士林、礦物油、石蠟主要作用為將皮膚表面密封起來,防止皮膚水分的蒸發、 降低皮膚老化的機率,成分包括有分植物油如:月見草油、杏仁油、夏威夷核果油、荷荷芭油、酪梨油、小麥胚芽油、玫瑰果油、葡萄籽油、礦物油動物油脂如:脂肪酸角鯊烷(Squalane)羊毛脂(Wool Fat)如:綿羊油、馬油、貂油;部分對於嚴重皮膚龜裂現象,可使用酪梨油維他命E油(5:1比例)混合塗抹在特別乾燥的地方一般多為油性成分,除了幫助皮膚鎖水,將水分長時間停留於肌膚中之外,也有修復皮脂膜的作用。

保濕1.JPG

針對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酒糟性皮膚炎等肌膚的特殊需求,運用具有改善作用的油脂成份,像是玫瑰果油、乳木脂、荷荷芭油、月見草油、琉璃苣油等,都對受損肌膚有修護的作用。

    不同膚質在選用保濕劑的同時,也要注意如油性膚質適合選用液狀的保濕產品,最多加上清爽乳液;而中乾性膚質,則可選用除了液狀保濕精華液之外,在加上保水性高的乳液或乳霜之類的的保濕劑產品,季節更換時對敏感肌膚而言,特別需要呵護,學會隨著季節的改變增減使用劑量(如:冬天精華液多+兩顆花生大乳液或夏天精華液+1顆花生大乳液)及瓶數(精華液+乳液或精華液+乳液+乳霜),可隨自己判斷保濕度足夠否來增減,最簡易的判斷就是晚上塗抹完保濕劑後,隔天早上是否因為保濕劑而引起座瘡或粉刺的滋長,來判斷使用量是否正確了?!

    另外,還有一種選擇保濕劑方式,就是避免選用含香精或防腐劑等添加物,避開A酸、過氧化苯、酒精、水楊酸等…成份,才能讓皮膚維持在水嫩、細緻而有彈性,杜絕會讓皮膚老化的重要因子-乾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鈞醫學美容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