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_266983751.jpg

2016-05-21 13:43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中研院研究員新研究結果發現,「頸動脈血液流速」是失智症的預測因子之一,若流速低於每秒16公分,就很有可能是失智症高風險群。

台灣營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今天在台北醫學大學舉行,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潘文涵指出,她的研究團隊在竹東朴子對居民的研究發現,頸動脈血流速度是一項新的預測因子,可用於篩選失智的高危險群,盡早改善生活型態、減緩老年失智風險。

失智症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家族病史、遺傳基因等,而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造成的危險因子則有抽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血管性疾病、腦部外傷、憂鬱症等。

潘文涵解釋,頸動脈血流速度慢可能和這些危險因子有關,且也代表腦部有阻抗力,影響血液的流動速度、血液就會難被送到腦部;另外,有「三高」症狀的民眾也多少會影響血液流動速度。

不過,頸動脈血液流動速度平常感覺不出來,得靠做健康檢查才知道,但潘文涵說,現在多數檢查較在意的是頸動脈硬化問題,血液流速並不是關注重點,希望藉這研究,讓更多醫師和民眾注意到,其實頸動脈的血液流速其實預測失智症很重要的因子。

潘文涵建議,平時可注意多攝取魚類、蔬菜、水果、咖啡和適度飲酒,而地中海型和日式飲食型態都較西式飲食好,能減少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衰退的疾病風險。

引用網址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03846

arrow
arrow

    大鈞醫學美容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